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考级有哪些

2025-03-14 10:46:0111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小学四年级古诗共计10篇,上册4篇,下册6篇。

 上册:《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宋代诗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下册:《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 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 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宋代诗人)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唐代诗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