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幡”各是什么,什么用途及历史

2025-03-15 06:05:588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幡幢

 (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后汉书·礼仪志下》:“校尉三百人,皆赤帻不冠,绛科单衣,持幢幡。”《通典·兵二》引 三国 魏 曹操 《军令·船战令》:“幢幡旗鼓,各随将所载船。”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自地涌塔于佛之前,其幢幡璎珞、玛瑙、车渠、七盘四悬,乘虚耀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即见有 道流童子 ,持幢幡节盖相继而出云间。”《水浒传》第一回:“只见 上清宫 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寳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延请 地藏王 ,开金桥,引幢幡。

 幢

 chuáng 软件金山

 <名>

 (形声。从巾,童声。本义: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如:幢幡(佛前所立的旌旗。后泛指一般旌旗);幢队(行军时,举旗帜作先导的部队);幢牙(军营前饰有羽毛的大旗)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书写佛号或经咒于帛上者称经幢,刻于石上者称石幢 [stone pillar]。如:幢相(佛幢)

 幡

 fān

 〔幡然〕同“翻然”。

 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如:幡幢,即幢幡(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

 2024-8-14 17:47:56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