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明朝的郭桓案,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最佳答案
“郭桓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另外三大案分别是“胡惟庸党案”、“蓝玉党案”和“空印案”,其中“胡”“蓝”两案都是为了诛杀开国功臣的谋逆大案,“空印案”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冤假错案,“郭桓案”则是明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腐败案件。
从时间上来说,“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在“胡惟庸党案”和“空印案”之后,排在第三位。但郭桓案中,牵连人数众多,上至六部尚书,下至普通百姓,因此案而被杀的有三万余人,列“洪武四大案”之首。朱元璋在《大诰》中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
洪武十八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状告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员李彧、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等共同舞弊,侵吞地方上缴国库的秋粮,偷盗库存金银和钱钞。
作为本案的主角,郭桓当时的职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主要职责为收取江浙地区的税收,当时的江浙地区是全国最富有的地区,其税收几乎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御史们指出的罪状主要有三条:一是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二是私吞浙西的秋粮,本应上缴450万石,郭桓只上缴了200多万石,剩下的贪污了;三是巧立名目,征收多种赋税,中饱私囊。
最为痛恨贪污的朱元璋接到举报后,自然不会放过,他任命审刑司的右审刑吴庸为本案的主审,对此事进行彻查。这一查,不得了,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省),要知道当时全国一共才十八个省。中央官员中,牵涉到了两个尚书(部长级别),四个侍郎(副部长级别),总计一共损失粮食两千四百万石,相当于朝廷一年的税收总额。
要说到此为止,“郭桓案”的确是一件大案,毕竟牵扯到了那么多高级干部,贪污的数额也很巨大,但如果就此打住,“郭桓案”是没有资格进入到“洪武四大案”之列的。事实上,“郭桓案”后来的打击面越来越大,甚至几乎到了朱元璋也无法控制的地步。
“郭桓案”对官员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时人谓:“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同时,此案还打击和摧毁了功勋、官吏、地主豪绅组成的贪腐链,曾经隐瞒不报的土地、人口重新纳入政府税收范围。而且随着地主豪绅的破产,扩大了自耕农的比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这件案子甚至对朱元璋的依法治贪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此案过后,朱元璋感叹说,“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因此,朱元璋逐渐改为采取法外施刑的方式,并为此设立了锦衣卫以加强监控官员,最终成为明朝一大弊政。
除去以上两点外,“郭桓案”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数字的写法。此案之后,朱元璋亲自下令将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绝贪官污吏通过篡改数字贪赃枉法。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