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作者有哪些愁
最佳答案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作者的愁有:山河破碎的悲愁;年华逝去的苦愁;壮志难酬的哀愁;退居田园的闲愁。
原文: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候?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注释
①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
②不成:反诘词,难道。
③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
④元:同“原”,得似,真是,宋元问人口语。
译文
我要上高楼上去躲避忧愁,但是这个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经过以前到过的地方,那里的江山面貌都改变了;见到很多的亲戚朋友,他们头发都已经白了,变成老人了。
回到家里不再出来了,回到家里不再出来了。难道人生总是要封侯不成吗?浮云在哪里出现,原来也没有一定的地方,如果能像浮云那么自由地来去,那就最好了。
简析: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词作。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愁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上片写难以排遣的愁苦。这种愁是由于江山易改、亲朋老去所致,寄托的是作者报国无路、知音难诉的悲愤。下片写自己意欲归耕,努力摆脱这种愁苦而不再想功名之事的愿望。“浮云”二句实为自喻,寄托了词人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