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帝王为什么会频繁的迁都,是出于什么原因?

2025-03-18 22:01:3811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古代的君王之所以会迁都,很多原因是因为要加强军事的防御力量,还有的是因为选国都的时候太匆忙,等国家稳定下来了,就要找一个各方面地势条件好的地方做国都,只要选定了,就不会再轻易的迁都。

不管是哪个朝代,他们都想要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所以有很多时候,领导者们就会找一些地形条件好的地方作为国都,主要就是看一些易守难攻的地方,古代的君王们,对国都的选择和营造是非常重视的,只要能选定合适的地方做国都,就不会再轻易的迁都,除非是被迫,因为迁都的话是要冒很大的风险还有压力的。

明朝的时候朱隶进行过一次迁都,之前他的父亲已经定都南京了,但是朱隶后来以国家大计为本,毅然决然的就迁都于当时的边塞地方,而且是一次很成功的战略大迁移。从唐朝后期到北宋立国的时候,也进行过一次迁都。首都由长安迁到了洛阳,后来又迁到了开封,因为开封运河的漕运很方便,对经济上有好处,还可以保证国都的物质供应,而且开封的交通也很方便。但是那里的地势对防守不太好,所以后来后晋丧失了燕云十六洲以后,防守就更不好了。

后来民国的时候在南京临时建都了三个月,后来换了领导者,又改了北京为首都,而国民党在广州建立了国民政府,到蒋介石掌权的时候,又定都在南京。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