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论政宽猛说明了什么道理

2025-03-19 04:49:2211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子产施政“通权达变,宽猛相济”,其政治智慧及作为的确非凡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处事严谨,但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仍旧需要策略和权谋的运用。郑国是一个蕞尔小国,却能在春秋列强势力的缝隙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族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夺,郑国局势却能保持长期的基本稳定,这和子产的精心谋划是分不开的。

襄公三十年,子产有事情要伯石去办,就赠送城邑给他,而这个举动引起子大叔的质疑——国家是共有的,为何独厚伯石?子产以为:人都有欲望,满足他的欲望,让他把事情做好,就是我的成功,城邑有什么好爱惜的?它会跑到哪里?正如《郑书》上所言:“安定国家,一定要先照顾大族”。

不久,伯石因为害怕而交回城邑,但子产还是送还给他;之后,又发生了我们都很熟悉的“伯石假意让卿”之事,这是十分虚伪和贪婪的行为,子产因此讨厌伯石的为人,但还是让他位居仅次于自己的地位,以免伯石作乱。

子产初掌魁柄,自然要先安抚强族,可惜子大叔无法体会,子产也只能以“姑先安大,以待其所归”作简要提示。我们观察伯石交还城邑后又接受,三次辞卿位后又受任,即可看出子产谋虑正确,手腕灵活。

同年,子产的权威又面对新的考验。子张以准备祭祀为由,请求狩猎。子产“弗许”,结果子张一怒之下就召集兵卒,准备作乱。

子产准备逃亡到晋国,子皮出面阻止并驱逐子张,结果子张逃亡,子产则决定为他保留田宅,三年后让子张回国复位,把田宅和一切收入都交还给他。

子产审时度势、通权达变,宽猛相济、公正无私,难怪孔子会评价他说:“善哉!……宽以猛济,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子产的政治智慧及作为的确非凡。

昭公元年,一件公族的争端,让子产的政治智慧再度面临考验。郑国徐吾犯的妹妹很漂亮,子南已经将她聘为妻子,子皙却又派人强送聘礼。徐吾犯十分害怕,就将此事告知于子产。

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与。”

“唯所欲与”除了表现出子产的明智,也显示出郑国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经过徐吾犯的请求,两人都同意让她的妹妹自己作出选择。《左传》以生动的文字呈现了这一场高潮迭起的争妻场景。

子皙是“盛饰入,布币而出”,子南是“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作者只用了十七个字来叙写两人的服饰和行为,却呈现出无数转折。子皙强送聘礼在先,预谋杀人在后,结果又恶人先告状,嚣张跋扈至此,此事是非曲直甚为明显。

出人意表的是,子产却认为曲直相等,年幼位卑的有罪;并且抓了子南,还数说他的罪状。明明是子皙蛮横无理,子产还能不慌不忙、冠冕堂皇地数出子南有五大罪状,执政真是难为。子南被放逐之前,子产还不忘征求子大叔的意见。

大叔曰:“彼,国政也,非私难也。”

子大叔是游氏的宗主,也是子南的叔叔,所以此事一定得征询他的意见。所幸子大叔能体谅子产的用意,使这件棘手的公案得以暂时落幕。

在这起“争妻事件”中,子产处处显得欺善怕恶,立场全失,但是如果我们看清郑国大族强横难制的现实,就能明白子产暂时委屈迁就的苦心。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子产与其他人的对话,就能发现语语双关,内含诸多玄机。“国无政”表面是说国事混乱,实际是在感叹郑国大族罔顾法纪;“国之大节”条列治国法度,实是暗指子皙的罪过。此事件后的第二年,子产终于让子皙伏法,子南获得平反,子产的苦心也得以证验。

子产不仅处理公族人事通权达变,而且处理“幽灵”之事也圆通灵活。《左传》中记载了一件郑国百姓受到已经死去的人惊扰的事件。有人梦见郑国大臣伯有披甲而行,扬言要杀死驷带和公孙段。后来两人相继去世,郑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结果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事情才平息。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