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爱情诗

2025-03-19 21:53:497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开元十九年前后,李白旅居长安、洛阳、南阳等地,并在此期间写下了《寄远十二首》等诗作。大体来看,《寄远十二首》主要是赠内诗,也有数首是自代内赠诗。赠内,自然是赠给“内人”了,也就是赠给自己的爱人。“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乃出自其中的第六首。全诗如下: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按照时间推断,这一组诗歌,应是李白赠与其妻许氏夫人和宗氏夫人李白与许氏夫人结合于今湖北安陆,时在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那一年,李白27岁。就此,李白于开元十八年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有记述: “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 自此,直到天宝十二载,李白在宣城所作《秋于敬亭送从住间游庐山序》中说自己“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可见,李白与许氏夫人结婚后安家于安陆达10年之久。此后,李白离家出游,并相继写下《寄远十二首》等充满思恋、缱绻幽婉的诗章透过《寄远十二首》,我们不难发现,其间的每一行笔墨,都抒发了李白对于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如“其一”云:“三鸟别王母,衍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其三”是李白与妻子分别“三春”后所作:“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在这组诗的其他几首里,还有一些抒写相思之情的佳句,如:“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其五)“相思千方里,一书值千金。”(其十)“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其十二)如此深婉细腻,情怀悱恻的意绪,倘不是早有认定,想必实难相信会出自太白的笔端 李白与宗氏夫人结合的时间,史料上并无明确记载。郭沫若说是在天宝三年,时年李白44岁。

天宝十四年,李白在宣州秋浦,收到宗氏夫人托人带来的书信,询问其归期。李白遂作《秋浦寄内》聊以告慰。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从诗中可见,李白的思亲之情及愁苦况味深蕴其间。其一句“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又一句“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似已把孤旅愁肠、乡关旷远、挚爱所依的感怀抒发得好个幽婉,动人。紧接着,同年秋天,他又作《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再度把对妻子的思恋之情着意渲染了一番——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