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俚僚语论断

2025-03-24 13:21:3411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岭南的郡县治所,从粤西南逐渐东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粤西的合浦、徐闻便先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汉武帝设交州,统领南海、郁林、苍梧、交趾、合浦、九真、日南七郡,广东广西及越南全部属交州管辖,州治在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建安中才徙治广信(今梧州),三国时,孙权派步骘为交州刺史,扩建番禺(广州),217年才从广信迁治番禺(立广州),“广州”之名称由此而来。不久,又复治龙编,直到晋、宋、齐也不改变,到唐朝才改称安南都护府。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已立高凉县。《晋书·地理志》记载:桓帝分交趾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三国时,吴分立高凉郡,治思平(今恩平北二十里)。晋则徙治安宁(今阳江县西三十里)。梁讨平俚洞置高州,州郡的治所都是逐渐从西往东移的。

三国以后,古越族的中心地带就在交趾、合浦、高兴、高凉、泷州一带,也就是钦州宁氏、高凉冯冼氏、泷州陈氏辖境内的粤语白话区。根据语言对族群依附的惯性,古俚僚语是随俚僚族群与中原民族融合后,组成新的汉僚族群,唐宋的汉僚族群登记入户后,便成了丁户,也就是今天的粤西、桂东南土著汉人,百越俚僚语言白话也随着丁户保存下来,所以说最早的最正宗的百越俚僚语言,也就是今天的“白话”。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