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最佳答案
新课程的编写,旨在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孕育人文资源,智慧型教师需具备人文修养与情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揭示了当前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
近读此书,不禁为肖川教授的洞察力与胆识所敬佩。他指出,应试教育虽然备受诟病,但依然盛行,而素质教育却难以普及。一个民族缺乏世界级的思想家、科学家与艺术家,教育必存在问题。作为教师,我反思近三十年的工作,是否有所疏漏。虽然改变应试教育的洪流力微,但对学生学习态度、方式与人生目标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的每一言行,都能深刻影响学生。
书中强调,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在填鸭式与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个性化发展受到抑制。教育不应仅传授读写算,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快乐生活、相处、面对挑战。培养的往往是学习机器,而非人才。状元的出现,往往掩盖了真正有潜力的人才。改变现状的责任,落在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身上。
教学中的交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的关键。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与性格,引导他们成为有高级趣味的人。交流能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学习有趣,才能激发其动力与求知欲。对于儿童来说,新鲜感是形成生动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教师,如何修炼自身?应学而不厌,保持内心的开放与鲜活。教师自身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通过阅读、思考、交流与实践,丰富文化底蕴与文化眼光。庄子云:厚积薄发。大量阅读、思考、交流与实践,形成个人素养。这不仅是教师的修炼之道,更是教学的本质。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品质,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更要将所学传递给学生。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内心的开放与智慧的分享。让我们以智慧与真情,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其高级趣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