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古代兵器中“槊”和“镗”是什么样子的?
最佳答案
1. 槊是古代兵器之一,特别适合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发现了战国晚期和东汉早期的槊。这类兵器结构复杂,较为沉重,通常由身体强壮的人使用。由于其构造和技术复杂,现代练习武术的人中掌握槊的人已经非常稀少。
2. 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矛和棒。在《正字通》一书中提到:“矛长丈八谓之槊”,并且古代也把长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通常由坚硬的木材制成柄,长约2米,粗度约为一握。柄的末端装有一个长圆形锤,上面密布铁钉或铁齿,通常六至八行,柄的尾部装有三棱形的铁钻。因其形状类似狼牙,故也称作“狼牙槊”。
3. 传统上,槊的演练套路被称为“单槊”,其练法与大刀类似。使用槊时,常见的用法包括劈、盖、截、拦、挑、撩、云带和冲等。尽管槊较为沉重,但依然可以演练出许多招式,如“泰山压顶”、“刀劈华山”和“横扫千军”等。
4. 镗是另一种中国古兵器,始于明代,由枪演变而来。茅元仪的《武备志》记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棚段不同”。周纬的《中国兵器史稿》也提到:“镗兵之重要者为枪头齿翼月牙镗,长与月牙铲同”。镗的头部通常两侧类似马叉,中间部分像剑状,上有利刃,称正锋,尖锐如枪,横刃可以进行碴兵、句兵等多种用途。
5. 镗在清代广泛使用,但之后逐渐减少。镗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雷震镗等。镗长而重,通常由身体强壮且身高的人使用。在使用时,操作者会交换双手的位置,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镗的基本技法包括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