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茄高州缅茄树

2025-04-29 11:59:467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在高州市西岸区观山山麓的西岸村,靠近池塘的一侧,矗立着一棵拥有传奇色彩的古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它在中国缅茄树中堪称长寿之王。这棵树高达18米,胸围8.5米,冠幅更是达到了33米。尽管历经420年的风雨洗礼,它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其叶片为羽状复叶,每对小叶有2至4片,椭圆形,长5至7厘米。每年5月,它会绽放出红色的单瓣花,由7根细长的雄蕊和1枚雌蕊构成。果实为荚果,通常在12月成熟,呈长圆形,略带扁平,果皮坚硬,黑褐色,最长可达18厘米,每荚内有3至6颗种子,有的甚至只有一个。

这棵缅茄树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据清嘉庆年间《茂名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李邦直,来自高州西岸村,曾从云南带回种子。他将种子种植,其中一颗久未发芽,另一颗被配以金丝银线给儿子佩戴,象征富贵。然而,种子失落,误以为被侍婢梁凤薇偷走,导致梁凤薇受冤而死。三年后,奇迹般地在儿子床下的砖缝中,幼苗破土而出。李邦直特意让这棵树生长在府北,因此,人们称它为“含冤树”,象征着为无辜受冤者发声。在那个时代,人们常到树下诉说冤情,期盼正义。因此,这棵树被誉为“四百年来,中土无双”,高州因此而得名。

1988年,高州市政府为了纪念这棵古缅茄树,建立了缅茄公园,并塑建了缅茄女像,寓意坚韧不屈,坚持真理。古缅茄树的种子不仅在自然中显神奇,还被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当地艺术家在蜡蒂上雕出龙、凤、狮、虎等生动图案,以及山水人物、亭台楼阁和花鸟鱼虫等,展现了深厚的艺术价值。1957年,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因其卓越品质赢得了国际认可,曾在北京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奖,并被收录在《中国土特产大全》中,成为全国知名土特产之一。甚至在1957年,中国政府将这种艺术形式视为“国宝”,赠送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中国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受民间喜爱,曾是婚嫁赠礼的常见选择,正如高州竹枝词所描述的:“西岸莲塘奴生,南桥何姓郎为伴,压妆之物无他物,唯有缅茄鸳鸯刻。”

扩展资料

缅茄为苏木科缅茄属常绿大乔木,一般种植树10年后才进入结果期,每年端午前后(5-7月)开花,花白色或淡紫色,香味与玉兰相似,果实翌年1~2月成熟,荚果,每荚有种4~6粒。种子明显分为两截,上半截为革质假种皮,称为蜡蒂,呈正方形或长方形,色泽金黄,质地坚韧;下半截称为核仁,宛如荔枝核,圆滑,呈黑褐色。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