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读诸子百家心得
最佳答案
孟子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后人把孔孟的主张合起来,称之为“孔孟之道”。
生活坎坷的孟子,学业有成后,在邹国收徒讲学,宣扬儒家的仁义学说。他初次收徒传业,大约在四十岁左右。其弟子虽不如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那么气派,却也曾“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加以发展的。其中的启发思维和因材施教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1、主张启发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
像孔子一样,孟子善于启发思维,善于使用问答法达到他预期的结果。善于用打比方的方法,使道理更加形象,让学生容易明白。他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开动脑筋,不急于让学生作结论。
他说过:"尽信 《书》,则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他要求学生有怀疑精神。
他还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弃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工人改变或废弃规矩,高明的弓手弃也不因为拙劣射手变更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试的姿势,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能降低要求,要在正确的道路中站住,有能力的学生便跟随而来。这是教师引导的结果。
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
孟子认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做到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意思是说,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象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似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国的。这五种便是孟子提出的教育方式。他还说过:"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说,在各种教育方式中,还有一种是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一种教诲啊!这是一种激励愤发的方式。
孟子不喜欢"好为人师"。他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有些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孟子指的是那些自己知道不了多少却偏想摆教师架子的人。但是孟子也是尊重教师的,是乐于当教师的。他对学生的态度是“往者不追,来者不拒。”无论谁,只要怀着学习的愿望来,孟子都不拒绝。他对教师提出了一条标准,那就是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你想教导别人,必先使自己首先明白,然后才去教别人明白;如果自己还糊里糊涂,怎样使别人明白呢?这话说得是十分深刻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