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是长安的曲江吗
最佳答案
是的,"曲江"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曲江池。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得池水清澈见底,水面的柳树倒影错落有致。公元856年冬,柳仲郢被任命入朝,李商隐随之返回长安。第二年春天,李商隐抵达长安,而他于公元858年(大中十二年)春天病逝于郑州。因此,这首《暮秋独游曲江》很可能创作于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秋天。
李商隐在长安度过了一生的重要时光,尤其是他在大中十一年,可能独自一人漫步在曲江畔,感受着秋风的凉意与落叶的飘零。曲江的景色,或许成为他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当时的曲江,或许并没有如今的繁华,但那份宁静与美丽,依然能够触动诗人的心弦。
李商隐在诗中写道:“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他用荷叶的生与枯来比喻人生中的欢愉与哀愁,也许正是他在独游曲江时的所感所想。曲江的景色,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
当时的长安,或许已经不再是昔日的繁华盛世,但曲江的存在,却依然让人心生向往。李商隐在诗中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里的“荷尽”与“菊残”,或许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荷叶虽已枯萎,但依然有菊花傲霜,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李商隐在大中十一年的秋天,独自一人漫步在曲江,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曲江的景色,或许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方净土,让他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与痛苦。在这里,他或许找到了一丝宁静,也或许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
李商隐在大中十一年的秋天,以诗的形式记录下了这段独游曲江的经历。他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曲江的景色,或许在岁月的流转中渐渐模糊,但李商隐的这首诗,却永远地镌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