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楚子发母》

2025-06-26 10:42:387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楚子发母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②。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③”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④。”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⑤。”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⑥,使人数之曰⑦:“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⑧,客有献醇酒一器者⑨,王使人注江之上流⑩,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⑾而士卒战自五也⑿,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⒀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⒁,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⒂,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⒃,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⒄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⒅,然后内之。

 【注释】:

 ①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发。

 ②因:于是,就便。问:探视。

 ③无恙(yàng样):安好。

 ④并分菽(shū叔)粒:大家分吃豆粒。并,合起来。菽,豆类。

 ⑤朝(zhāo招)夕刍豢(huàn换)黍粱:意思是将军早晚食必粱肉。刍,牛羊。豢,猪狗。黍粱,好粮食。黍,黄米。粱,精美的粮食。

 ⑥内:同“纳”。不内,不让儿子进门。

 ⑦数(shǔ暑)之曰:责备他说。数,列举(罪状)。

 ⑧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⑨醇(chún纯)酒:美酒。

 ⑩注:倾倒。

 ⑾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

 ⑿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自,自然。下文“战自十也”意同。

 ⒀糗(qiǔ)糒(bèi备):干粮。

 ⒁甘不逾嗌(yì意):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

 ⒂《诗》:《诗经》。以下引的诗句见《唐风·蟋蟀》。休休,喜悦的样子。

 ⒃言:(诗的)本意是。不失和:不能失了分寸。

 ⒄康乐:这里指享受。

 ⒅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谢,谢罪。

 【大意】:

 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解读】:

 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一个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儿子在前方率兵战斗,她牵挂的是士兵的安康,牵挂的是儿子能否与士兵一起同甘共苦。当得知士兵艰难得只能“并分菽粒而食之”,而作为将军的儿子却“朝夕刍豢黍粱”时,她深为不安,儿子得胜归来时,本可出郭相迎的她却“闭门而不内”,并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直到儿子认错后,才让他进家门。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子发母的品质】:

 教子有方,深明大义,明事理

 【子发的品质】:

 知错就改

 【领悟】: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止限在生活起居,更非一味顺从溺爱,真正深明大义疼爱子女的父母更应该立其身、正其行,培养他的操行品德。”

 而从子发自身为楚将带兵的身份来说能得出的教训就是:

 “得人心者成人事,失人心者损人事,为将须得与士兵同甘共苦方能克敌。”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