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春主要事迹

2025-07-01 13:56:459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948年,李万春所在的永春社在赴沪演出时,台湾方面曾邀请他们前往演出,但由于当时情况不明,他们决定由桐春、圜春等人随言少朋先行前往,但这次分别却成为他们兄弟团聚的遗憾。北京解放后,彭真市长通过迟景泉、傅世钧将全团接到北京,成立了"首都实验京剧团",随后在1952年改名为北京市京剧一团。然而,1957年李万春被错误地划为"右派",生活轨迹发生了转折。

1958年,他与明来京剧团合并,剧团下放到崇文区并更名为新华京剧团。接着,他被派往西藏自治区京剧团,一年后又调至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的一员。1966年在京休假期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不幸被揪回内蒙古遭受批斗。1978年9月31日,他以精湛的技艺在京演出《闹天宫》。1979年,政策得到落实,他返回北京,与吴素秋、姜铁麟共同组建了北京京剧院二团。

1981年,他在天津与赵松樵合作演出《白马坡》,并收马少良为徒。1982年,他被提名全国政协委员,并在京与毕谷云合作了《平贵别窑》。1983年,他与夫人李砚秀赴港探亲,与五弟圜春在新光戏院联袂演出《古城会》、《武松打虎》和《狮子楼》。次年,他在太原进行学术交流。1985年,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为他录制了《落马湖·酒楼》、《恶虎村·进庄》等剧目的录像资料。同年9月,他因肝硬变病逝,享年75岁,9月14日凌晨4时46分,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北京友谊医院离世,其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李万春的艺术生涯中,他的戏路广泛且勇于创新,无论是武生戏中的长靠、短打还是箭衣,都展现出非凡的技艺。他的唱念吐字有力,身段动作灵活,武松戏和黄天霸戏都独具特色。他从李古瑞那里学习黄派戏如《独木关》、《百凉楼》等,岳父李桂春亦对其有所指点。在扮演关羽时,他融合了程永龙、林树森和李洪春的教诲,塑造出独特风格。尤其在猴戏方面,他擅长《安天会》,此戏曾得清贝勒载涛传授。他总结出猴戏艺术中"猴学人"而非"人学猴"的重要经验,他在塑造美猴王形象时,既灵动又不失机智,既不俗也不野。

扩展资料

李万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佟家坞》、《阴阳鱼》、《田七郎》、《大力将军》等为其独有剧目。另有同名成都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黑龙江华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庆城县体委主任(书法家);历史人物;西安市委书记;武进市横山桥中学优秀教师;中国国门书画院副院长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