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赵玉平《人生要如何面对自己的短板》有感

2025-08-09 18:27:5011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本周观看了赵玉平老师讲的《人生要如何面对自己的短板》,通过髀肉复生的故事,得出刘备是个有目标没能力,有志气没实力,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紧接着讲到了木桶效应,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补短板在团队发展中是可行的,可在个人发展中是有问题的。还有一个“打枣理论”,一个人的进步就好比拿着木板去打树上的枣,你能打到多高枝儿上的枣取决于最长的板,而不取决于最短的板。赵玉平教授告诉我们,流行的“木桶理论”在指导进步方面是有偏差的,根据木桶理论,刘备要想进步,应该使劲地来补短板。刘备也是这么做的,二十多年一直跟自己的短板较劲,但是毫无长进,大战大败,小战小败,最后四十五岁的他蜗居在新野县,依然是兵不满一万,将不过关张,看不到任何前途。正因为刘备不善于战役指挥,战略规划,所以刘备才决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我们与其补短板,不如发挥自己的长板,要在自己擅长的领悟创造辉煌。比如视频中赵老师说到自己的数学不太好,但是赵老师的内省智能和语言智能特别好,于是他就不断练口才,训练语言本能,最终成为央视《百家讲坛》名师。我们要如何管理自己短板?过度技能训练是一种剥夺,是拔苗助长。如果有人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告诉他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以冲刺方式进行,必然死在马路上。教育不能超前,要因材施教,用人事手段补短板,用打枣理论取代木桶理论。我们要自省,识短板,扬长板。只有巧妙的避开自己的“弱项”,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有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冒尖户 !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