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红楼梦》中《葬花吟》在第几回,怎么写的
最佳答案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所吟诵的一段诗词。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门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作者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此篇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词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壁。此篇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人木三分。
来源:张涵编著,古诗词诵读=Reci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4.02,第365页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