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汇率超调核心思想
最佳答案
在市场遭遇外部冲击的时刻,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反应速度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多恩布什观察到的一个关键现象。商品市场的特性,如信息获取的延迟和不充分,使得其价格调整通常较为缓慢,呈现出一定的粘性,即价格调整过程较长,不易立即恢复到均衡状态,被称为粘性价格。相反,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则更为迅速,特别是汇率,它能迅速对冲击作出反应,几乎瞬间调整到位。
然而,汇率的这种快速调整有时会导致一种名为“汇率超调”的现象。这意味着汇率的预期变动超出了在价格完全具有弹性的理想情况下,购买力平价汇率应有的调整幅度。这种情况下,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似乎不再成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商品市场的价格逐渐调整至均衡状态,汇率也随之从最初的不平衡水平回归到新的平衡点。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购买力平价原则又重新得到了确立。
扩展资料
汇率超调(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Overshooting)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