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田隆信人物简介
最佳答案
田隆信,1942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南龙山县坡脚阿木湾。自196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在龙山县文工队、汉剧团、文化馆从事音乐创作,精通土家族语言,擅长演唱、演奏土家族民歌及各种土家民族乐器。多年来,他搜集整理了近380万字的民族民间文艺及地方戏曲资料。他的演唱、演奏及作品曾50多次在县、州、省及国家级获奖。他创作、演奏的土家族咚咚喹乐曲《山寨的清晨》和演唱的咚咚喹歌调《奶哟奶》,在1987年参加波兰举行的第六届索斯诺维茨国际民间歌舞联欢节。他创作的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在1985年参加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四国艺术节,并在1986年在美国纽约演出。此乐曲在1993年参加了柏林世界打击乐艺术节,后来被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建国后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民间乐曲”收藏。由他作曲、参加伴奏并担任主题歌演唱的士家族锣鼓舞《粑粑哈》在1983年获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文艺会演“优秀节目奖”。他创作(合作)并担任主奏的土家族吹打乐《毕兹卡的节日》在1986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一等奖,1987年出国演出,1988年还获“湖南省建国以来优秀文化成果奖”。
田隆信在《东方之星》、《中国土家族》等二十五部电影、电视艺术片中担任过演唱、演奏任务。他被全国三十多家报刊发表过九十多篇通讯报导及专访文章。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对田隆信进行了专题报导。1987年6月,他参加湖南省民间歌舞团,随团出访波兰,参加第十九届扎科潘内国际山区民间文艺竞赛,获伴奏奖。1987年,他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983年至1993年,他先后被县人民政府、州政协、州人民政府、省文化厅、省人事厅、省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县劳动模范”、“州优秀政协委员”、“自治州模范科技工作者”、“全省文化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2004年,田隆信受聘为湘西州“民保”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2006年7月,他被湘西州委、州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6年12月26日,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7年1月5日,他被湖南省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7年3月14日,他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7年6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了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荣誉证书。2008年2月28日,他又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证书,并参加了《天赖之音》专场演出和四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音乐舞蹈专场演出。
田隆信的名字及成就已收录到《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辞典》、《中国音乐家音乐人才辞典》、《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名人录》、《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群众文化人物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湖南当代文艺家传略》、《湖南音乐家名录》等辞书。他以初中学历,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及地方戏曲资料380余万字,其中民族民间音乐资料120余万字,地方戏曲资料260余万字。他创作相关音乐作品140余首,并参加了各种会演、文化活动及重要演出128余场(次)。他音乐作品获奖62项。田隆信一生致力于土家族艺术创作、表演和传播工作,是土家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