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为什么是天后宫?
最佳答案
《奉天通志》载:天后宫在地载关(小北关) 三皇庙西,清乾隆年间建,为闽江会馆。
占地有一万多平方米的天后宫,又叫闽江会馆,坐落在小北门外,今沈阳市第二十六中学一带。是由福建跨海来盛京经商的同乡商人集资所建。这座天后宫院宇宽敞,环境清幽。整个建筑由旗杆、石狮、山门、围墙、游廊、天后殿、天后寝宫(二层楼)、配殿、戏台和石碑等组成。山门东侧建有会馆,在其大门两侧,挂有“江南旧雨,塞北停云”的楹联。
天后宫
天后殿,殿宇巍峨,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祀有天后娘娘、电公、雷母等塑像。天后娘娘的寝宫,在后院的木制二层五间的阁楼里。寝宫正厅靠北,放有一张太床,床上挂着黄缎幔帐,紫缎子飘带,上绣金线云头,黄铜帐钩把幔帐高高挂起。几床红绿缎子被和几对绣花枕头,整齐地叠放在床上。床下还放着一双绣花缎鞋。梯口的北面有一个大供桌,上面摆着香筒。在蜡扦、铜炉、灯碗的中间,有一个一尺多高的大竹筒,里边放着三十六根正签,是主吉祥的;还有七十二根副签,是主灾难的。供桌下边铺着一个拜垫,是红毡子做成的。
院里的石碑上,刻着天后娘娘的事迹。天后娘娘,又称海神娘娘、妈祖、天妃。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她熟悉水性,见义勇为,常救助在海上失事的船只和难民。一次,她出海救人,不幸遇难。相传,她死后还常显灵,帮助渔船和商船脱险。因此渔民和商贾都十分感激她,称她为妈祖,并在湄州岛上修建了庙宇。凡是出海船只,都祈求她保佑安全往返。沿海各地相继修建了供奉她的庙宇。传说,她曾帮助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又帮助康熙统一台湾。康熙皇帝晋封她为仁慈天后,从此,祭祀她的庙宇多称为天后宫。
在每年正月十五及九月初九重阳节,福建旅沈的同乡在此集会,演戏摆宴,祭祀天后娘娘,一时游人云集。清末,盛京义和团兴起,义和团曾以天后宫为营,驻扎在此。后来,大殿和配房均被大火烧毁。山门、戏台和寝宫虽未倾倒,也烧得七零八落,已非昔日容颜。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