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校区概况

2025-02-13 14:22:3011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新一轮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兰州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西北地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在兰州市区办学空间受限,已难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高教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校党委审时度势,果断作出“发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的决策,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2000年11月,兰州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扩建新校区的两所部属重点院校之一。榆中校区(北区)一期建设和维修工程于2001年8月底基本完工,首批新生顺利入住新校区。榆中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科教城”的核心地段,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001年12月9日,甘肃省委、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各级领导对榆中校区的发展建设非常关心。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长陈至立,现任教育部长周济多次亲临考察,省、市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校区建设相关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府已支持建成110KV变电所,省道101岗三段(榆中县三角城至校区)改扩建工程。兰州至夏官营自来水供水工程和夏官营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垃圾场修建工程也即将投入建设。

榆中校区实行“学校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和部门延伸相结合,日常运行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设立“中共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工作委员会”、“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学校党政派出机构,代表学校全面履行对校区工作的宏观协调、监督、领导和决策职能。校区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是学校在校区的职能部门,也是工委、管委的办事机构。各常设机构、职能延伸部门、学院接受原单位和两委会双重领导。校领导坚持在校区轮流值班制度,确保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工程建设,以及其他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校区的平稳运行。

榆中校区功能定位是以本科生教育教学为主,包括部分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大学科技园的多功能综合性重要园区。目前实行“3+1”办学模式,即2004、2005年部分2001级和2002级四年级本科生安排在兰州校区学习(不含艺术学院、教育学院、草业科技学院和部分学院学生)。2003级本科生从2006年开始,实行“4+0”办学模式,不再回迁到兰州市区。过渡阶段,学校鼓励各学院提前实现“4+0”模式,并把部分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安排在校区进行。

发展目标到2006年争取达到15000人办学规模,建成结构较为合理、功能基本齐全、管理比较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数字化、环保化,具有西部地区重点高校自身特色的新型校区。到2009年建校一百周年时,把榆中校区建成我国高等教育基础教学的示范性基地,为实现把兰州大学建成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榆中校区建设发展坚持贯彻“四个有利于”和“七项原则”指导方针。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人才培养;二是有利于校区的健康运行;三是有利于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学校资源;四是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稳定。七项原则:一是坚持教学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师生需求的原则;三是坚持传承校史、文明建校的原则;四是坚持资源共享、效益优先的原则;五是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六是坚持精简高效、一职多能的原则;七是坚持服务地方、共同发展的原则。

扩展资料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距兰州市校本部47公里。北邻陇海铁路,设有夏官营站;南临312国道和巉兰高速公路。校区总占地面积 5468亩,其中建设用地2120亩,绿化用地3348亩,现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404297平方米,是兰州大学五个教学园区中规模最大的校区。榆中校区始建于2000年9月,2001年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现有三个年级本科在校生9000人,设立20个院,64个本科专业。校区交通便利、信息通畅,校园环境幽雅,先进完备的教学、实验条件,标准齐全的文体活动场馆,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为莘莘学子求学深造提供了理想的天地。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