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善若水

2025-02-14 09:59:457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上善若水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拼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包容、谦卑的高尚品德。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寓意

水利万物,生发万物,滋养万物,却一无所争。水清洗污移,涤除垢渍,接纳令人厌恶的腐臭烂淤而无恨无怨。水的品质几乎和道一样尊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老子将水当作最高尚的人格的写照,并告诚人们,说话做事要如流水一般善于引导别人、潇洒脱俗、悠然自得。

作为统治者,施行政务时要如水一般放低姿态,要具备水滴石穿的精神,逐渐使政令深入人心,要以柔制刚,而不是使用强硬手段逼迫民众听从支配。水有灵性,知道应该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绝对不会和人争斗,如此一来,不仅成全了他人,而且也保护了自己,所以就不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嫉妒及仇恨。

成文用法

上善若水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包容、谦卑的高尚品德。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唐·顾况《宜城放琴客歌》:“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清谭莹《何药圃诗钞后序》:又闻先生道匡雅俗,行彻幽明,与物为春,上善若水,周流忘念,才操不群。”

世人敬水、爱水,尤爱一尘不染、澄澈洁净的清水,常用水形容清廉。隋朝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其清正廉明、政绩突出,被调回京师做官。临行之际,当地百姓挥泪相送。

一位老人捧着一杯清水,颤抖着双手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犹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特此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接过,一饮而尽。自此,“清水别驾”传为佳话。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