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上学期化学基本知识越全越好

2025-02-15 08:04:3610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有毒气体实验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尾气需吸收或点燃处理。

2. 烫伤应由医生处理,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应中和后清洗,浓酸沾皮肤应先拭去再冲洗。

3. 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应中和后清洗,浓碱沾皮肤应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4. 钠、磷等失火应以沙土扑盖。

5. 小面积酒精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覆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分离,蒸馏用于沸点不同液体分离。

2.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3. 分液用于互不相溶液体分离。

4. 蒸发和结晶用于分离和提纯可溶固体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1. Cl-用AgNO3和稀HNO3检验。

2. SO42-用稀HCl和BaCl2检验。

四、除杂

1. 除杂试剂应过量。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粒子集体。

2. 摩尔是6.02×10^23个粒子计量单位。

3. 物质的量等于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4. 摩尔质量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

5. 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

6.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摩尔质量。

六、气体摩尔体积

1. 气体摩尔体积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气体体积。

2.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检验容量瓶,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贮存。

3. 溶液稀释公式:C(浓溶液)V(浓溶液) =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1. 分散系分类:溶液、胶体、浊液。

2. 溶液:均匀、透明、稳定,可透过滤纸,无丁达尔效应。

3. 胶体:均匀、透明,有丁达尔效应,可透过滤纸。

4. 浊液:不均匀、不透明,不透过滤纸。

二、化学变化

1.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

4. 离子共存问题: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气体或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共存。

5.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反应是否符合事实、能否写成离子方程式、化学用语是否正确、离子配比是否正确、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1. 金属活动性:Na>Mg>Al>Fe。

2. 金属与O2、酸溶液反应。

3. 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

4. Na2CO3和NaHCO3比较: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碱反应。

5. 合金特点:硬度大、熔点低、用途广泛。

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 硅元素:地壳中含量丰富,熔点高,亲氧元素。

2.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硅酸:弱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4. 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广泛分布。

5. 硅单质:良好的半导体。

6. 氯元素:易得电子形成氯离子。

7. 氯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8. 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

9. 二氧化硫: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0.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生成条件、性质。

11. 大气污染: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的防治措施。

12. 硫酸: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3. 硝酸: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4. 氨气及铵盐:性质、应用。

15. 硝酸和硫酸:钝化金属、工业应用。

16. 氨气和铵盐:性质、实验室制取氨气。

17. 氨气的液化和应用。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