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六尺巷的尺指什么?
最佳答案
六尺巷典故
康熙年间,地处微山湖畔的济宁州,有一位姓孙的状元,出任南京制台,家中留二弟照应家务。隔壁邻家也是官宦之家。有一年,邻家找到孙状元家,说状元家的西墙是占用他家的,要孙家把院墙拆了让出地基。为此事,两家争吵不休,官府也不敢过问。
没过多时,孙状元二弟给哥哥捎去一封家信。让他给地方官府来信,状告邻家讹占地基。孙状元把信看完,略加沉思,提笔为弟写去一封信。信中说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孙状元二弟接信后便按照哥哥的意思,主动让出三尺地基。邻家见到孙状元家如此大度,深感惭愧,从此言归于好,也主动让出自家三尺老宅,使其与原来的巷口贯通,后人称为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百米长,两米宽,看似是个寻常的窄巷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在中国文化历史名城安徽桐城,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清代出了方苞、姚鼐为首的桐城派文化学派。更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六尺巷的故事就出在父子宰相之家。张家盖房子与吴家为宅基地发生纠纷,张家子弟写信给朝中做宰相的张英状告吴家,不料张英回信竟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子弟们读诗大为感动主动把宅基地退了三尺,吴家见状也大为感动,也主动后退了三尺。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