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不包括

2025-02-16 10:25:118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不包括秘书省。

一、三省六部的介绍

1、六部

吏部主管选用官吏、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兵部主管武选和军械、刑部主管律令刑法、户部主管土地户籍和赋税、工部主管工役营缮,使得整个尚书省变成一个机构完整,“事无不总”中枢行政部门。

2、三省

(1)中书省

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中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中书省的长官称中书令,属官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

(2)门下省

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3)尚书省

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尚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属官有左、右仆射等。

3、功能

(1)进行民主决策

从而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出来,将政令与施政分离出来,从而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的监督之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并切实可行。

(2)合理有效的监督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内,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合理分配权力,以此加强民主决策,并对权力的运作形成一定的监督和制约。

(3)将全力进行均衡分配

因为这样做可以尽量扩大制度内的民主,让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从制度上确保了国家在决策时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政策的失误,保证政策的正确性和连续性。

二、三省六部衰落的原因

1、隋代用典章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并将相权一分为多。

魏晋时期的三省,只是宫廷内部的办事机构,具体职权常因皇帝的喜恶而变化,还没有形成真正独立的行政机关。隋朝的五省六曹制把尚书、内史(中书)和门下三省确立为正式的政府机关,三省长官实际上拥有了宰相(最高行政长官)职权。

2、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令张说改革结束三省分权的局面。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几乎照搬五省六曹制,但做了一些调整使其更加完善。尚书省总令百官,又总揽六部事务,由于权力过大,李世民担任尚书令之后便取消此官职。低一级的尚书仆射主持省内事务。

不同朝代的三省六部制的情况

1、隋唐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行政级别相当,但功能各异。隋朝规定,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这样三省相互牵制、监督。三省长官实为“宰相”,都参加朝廷最高层决策会议,各对皇帝负责。

2、唐朝

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种把决策与行政分离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的成果之一,相当科学。

3、隋唐

“六部”是从魏晋时“六官”改来的,即吏部、民(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委”,秦汉时“九大部委”(九寺)被缩减掉3个,创造了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的典范,一直沿袭到清朝。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