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张九龄人物生平
最佳答案
张九龄,出自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能文,弱冠之年科举高中,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左拾遗等职。他上书唐玄宗,强调地方官人选的重要性,主张选官应重贤能而非资历。因与主政者不合,他一度辞官返乡,其间主持修建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返回京城后,张九龄才学出众,颇受宰相张说赏识,被誉为“后出词人之冠”。
开元六年,张九龄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后,他因权力斗争风波而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其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后迁升为中书侍郎。张九龄才学超群,风度佳,玄宗甚为赞赏,任命他为主理朝政的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兼任河南稻田使。
当时,唐朝正处于全盛时期,但社会危机隐伏。张九龄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作用,后世誉之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张九龄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当玄宗欲以范阳节度使张守圭为相、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他均反对,但玄宗不悦。唐玄宗受李林甫的谗言迷惑,将张九龄调任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因张九龄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被贬为荆州长史。
安禄山在讨伐奚、契丹时战败,被押送至京师。张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但玄宗未从。安禄山曾入京朝见,张九龄看出其奸诈之相,断定他日后必反。安禄山反叛,掀起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追思张九龄的卓见,遣使至曲江祭奠九龄。
扩展资料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