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大全dingzhengliang

2025-02-18 22:21:166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楹联中的“抗日战争”

2005年春,《前进报》社的老同学董志新给我寄来一本《对联中的抗日战争》我一直珍藏,因为这些史料的收集远不是一日之功,把散落在各个角落中的这些楹联收集起来并作订正实非易事,这些对联无论从史料价值,还是楹联艺术上都是难能可贵的。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丰采园》杂志拟出一专刊,特攫珠并重新做了校对,谨此向董志新同学致谢意。

一、揭露日军暴行:

1932年溥仪的老师陈宝琛曾去长春看望溥仪。当时有个汉奸文人诗钟集会,以“中、日”二字为题,凤顶格,原意是讨好日本人。陈拟一“诗钟”揭露日寇虚弱本质,又提示人们不要麻痹坚持斗争。

日暮可堪途更远;

中干其奈外犹强。

七七事变后南社盟主柳亚子为激励炎黄子孙抗日救亡,曾举办征集诗钟活动,夺魁者是爱国志士王冷斋,其联云:

谁令难渡朝廷小,

失喜东侵气焰嚣。

出句说南朝小朝廷苟且偷生,将大好河山拱手让敌;对句说日本帝国主义与希特勒结成轴心,东侵遭遇抵抗难逃覆灭下场。

七七事变后,萍乡各界召开群众大会,会场台上有联云:

小岛起波澜,侵华痛史添七夕;

大江流日夜,慷慨悲歌亿万年。

成为民族痛史的佐证,炎黄子孙永远记住这民族之耻。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血腥屠城,街巷积尸成垒,江河一片赤红。据史料记载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28案计19万人,零星屠杀858案计15万人;时有一联控诉日军暴行:

古城遇劫,民族受辱,卅万同胞饮恨去;

妇女遭婬,民房被焚,不尽江水挟泪来。

记录了同胞血泪,民族仇恨。

1941年元旦,长沙为在抗战中遇难的军民召开追悼会有一长联句句带泪字字含悲:

挥泪叙从头:抗战三四年,吾伯有死,吾叔有死,吾兄有死,吾弟有死,吾师有死,吾友有死,吾徒有死,吾侄有死,到如今五亲离散,六眷飘零。总算的为国尽忠,替民族尽孝;

伤心化遗裔,悲愁千万种,饥者无依,病者无依,老者无依,幼者无依,鳏者无依,寡者无依,孤者无依,独者无依,徒令我两鬓枯萧,百忧丛集,真不知何处抱怨,到几时报仇。

既有对日寇罪行的控诉。又有抗战愿望、抗战决心的表达。

二、励志杀敌报国联:

1939年2月,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在苏皖地区与日寇激战之际,接报老父罗守清不幸病逝,他以极其悲痛的心情撰一挽联寄回家中联曰:

痛吾父幼小困穷厄,备尝炎凉,劬劳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易箦呼儿难暝目;

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艰危,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

只有历经战争血与火洗礼的革命军人才能写出如此之奇崛之句。

冯玉祥题四川省峨眉山中峰寺

试思父母未生汝身体以前,本来面目是怎样?

为问寇伊正灭我国家之际,列位师父当如何?

(1941年3月,抗日名将冯玉祥来寺休养,有感于国难当头,书写此联赠寺僧。)

1938年武汉陷落之前,郭沫若撤离入川曾在当阳玉泉寺三圆门两旁用红土水写过一副楹联,其联曰:

太平世界,尽被鬼子踏碎,

不二法门。唯有抗战到底。

孙本善有东北流亡至四川璧山县北大街,开设面食馆,1945(乙酉)年春节到来之际,为迎接抗日胜利自编一幅春联曰:

国耻本非轻,卧薪不忘尝胆恨;

春晨还尚早,枕戈以待听鸡鸣。

整个抗战时期,我晋察冀边区军民为夺取抗日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丰功伟绩。1943年1月15日,时任八路军115师政委的聂荣臻,曾题写一联,以志其事:

我们屹立在五台山、太行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

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

为支援抗战,蒲剧、秦腔艺人在铜川义演募捐,著名戏剧家姚文蔚先生书赠一联云:

装男亦好,扮女亦好,举起刀枪剑戟,但愿排演抗日戏;

蒲剧也罢,秦腔也罢,无论生旦净丑,大家齐唱爱国歌。

三、褒扬民族旌节联:

钟太夫人是朱德总司令的母亲,生有13个子女。深明大义国事为重终身靠劳作维持生计。抗战后,钟太夫人不依靠八路军总司令的儿子为她养老,因为她知道抗战是艰苦的。即使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军人的母亲中,也是值得骄傲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共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毛泽东的挽联是: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1944年8月,李丹生80寿辰,吴玉章撰联祝贺: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创制趣三三,上寿八旬逢八月;

四国联盟,四国联合,惩凶重七七,凯歌四十有四年。

八千:传说古代的彭祖八千岁为一年。

三三:即“三三制”。指从1940年起,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政权实行的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

重七七:即七七事变;四十有四年:即1944年。

此联有自序:“陕甘宁边区首届三三制参议员(李)丹生先生八旬上寿,适值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完成。中苏英美四国联合,今年打倒希特勒,明年打倒日本,胜利在握之际。七七造端之世界大战可望于1944年凯旋。特献祝词,以申贺悃。”

上联颂寿星高寿与贡献,下联寄抗日胜利的殷期,将祝寿与救亡融为一联,给李丹生先生寿辰平添了时代生活的气息。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时任十九路军总指挥的蒋光鼐率部奋起反击血战一个月,使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四易其帅。5月28日在苏州悼念“一二.八”阵亡将士大会上,蒋光鼐的挽联慷慨悲歌如闻其声:

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

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受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傅斌儒撰联缅怀杨靖宇将军:

帅联军,战林海雪原,歼洋鬼恶狼,血啸怒涛吞寇焰;

守寸土,拼弹尽粮绝,抱白山黑水,腹剖败絮笑倭刀。

抗战胜利。长沙召开追悼抗日殉国将士大会,会场悬挂联气势磅礴悲壮感人: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汉唐无此雄,宋元无此杰;

写三楚文章,悼九泉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四、军民庆胜利联:

艰苦卓绝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人民张贴对联竟贺胜利,琳琅满目各有千秋,如:

龟儿子到底败了;

天朝国还敢欺吗?

城乡演戏庆祝,有一戏台联云:

干戈扰攘,几年未唱“群英会”;

鼓乐噌吰,今日重开“兴汉图”。

清末解元周钟岳在南京鸡鸣寺题联:

龙战初评,窃喜河山尽还我;

鸡鸣不已,独来风雨正坏人。

芷江位于进出贵川、重庆的关节点,军事地位不言而喻,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日军出动八万多人,与中国军队在雪峰山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厮杀,最终丢下2万多尸体做鸟兽散。他标志着日军对中国占领的彻底失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湖南芷江七里桥空军礼堂举行受降仪式,中国战区代表何应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递交的投降书副本,次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芷江签字坊附近建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

侧门联为李宗仁所题:

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

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

何应钦亦有联纪其事:

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

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钢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