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讲究平衡的名言

2025-02-19 10:01:106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世间万物讲究平衡的名言如下:

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老子是替很高智慧的人去解释《易经》,所以凭良心讲,《道德经》是高难度的。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来解释《易经》,所以才叫作《论语》,论语就是家常便饭的话。

正因为如此,《易经》中的许多思想,我们从《道德经》和《论语》中也可以找到不同的解释。

比如说,《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中,形成了阴阳对立,但是和谐统一。

孔子用儒家思想解释“一阴一阳”便是“中庸之道”,他在《论语》中说:过犹不及。即:做事过分和做得不够是一样的,都是不妥的,尽量做事情要适得其中。

在孔子眼中,“中庸”就是最高尚的品德,他喜欢人们都遵循不偏不倚、折和调中的处世态度。

打个比方,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儒家思想希望大家在情绪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尽量中正、不偏不倚;一旦情绪表现出来了,又要大家符合礼仪和节度,以和为贵。

但是鲁迅先生特别讨厌这种折和调中的“中庸之道”,将其视作是文化糟粕。

反观老子的道家思想,它对《易经》中的“一阴一阳”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就更加高明,更具有大智慧。

读了《道德经》,我们便可明白,在老子看来:真正聪明的人,都是在追求与自然之道一样的平衡之道,而不是一团和气的中庸之道。

比如,《易经》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老子《道德经》也告诉大家: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物壮则老、盛极而衰,等等。

《道德经》第九章写道:

其实,这番话就是告诫大家要追求阴阳平衡之道,做人做事千万不可走极端,要不然就会招致祸患。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