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达卿历史人物杨达卿

2025-02-19 11:06:2610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杨达卿,字福兴,元代建宁府建安县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九年,去世于明洪武十一年,享年75岁。其墓位于建安东郊白鹤山。孙杨荣在明初累官至柱国少师,曾作《万木图》表其祖德,大学士胡广作记。杨荣曾建白鹤山房在墓侧并作记以表祀。

杨达卿生活的时代,元代统治已进入衰亡时期,政局动乱,各地义军纷纷兴起。杨达卿不愿出外做官,乐隐乡里,在家为学,著《龙津诗集》以自娱。左丞阮德柔闻名,派人召见,优礼相待,打算派他做官,杨达卿坚辞不受。杨达卿看到朱元璋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政策,便聘请教师教诲子孙,并说:“今天下太平,子孙必有出仕者”。他更告诫子孙:“你辈曾读范文正公义田记乎?出仕、在家,均以此为法,勿违吾志。”还将这番话写在壁上,交代子孙熟读牢记。

杨达卿家境富裕,乐善好施,对乡里穷困人家,经常给以救济。有疾病的,代他求医送药;对死后无法埋葬的,给他棺材安葬。他最为人们提及的是万木林。有一年,乡里发生大饥荒,杨达卿用募民植树的名义,说:“有于吾山种树一株者,酬以斗粟。”这山名大富山,山势不陡且很肥沃。乡民闻讯,纷纷前来植树领粟。杨达卿既不问有无种树,也不问种树多少,凭其自报发给粟数。百姓甚感恩德,也都尽力。十几年后,树木繁茂,形成大林。杨达卿告戒子孙,不得砍伐取利,只许建学校、开庙宇,或是人穷无家可居,人死没棺材埋葬,才可砍用,望子孙世世勿违。因此山上树林得以保护数百年。

经过600多年的自然演变,现存万木林已成为典型的亚热带森林。山中古木参天,巨藤盘错,沉水樟、闽鄂山茶等珍稀树种,已为国内所罕见。林内拥有植物1234种,几乎占福建省植物种类的一半,故有“亚热带植物博物馆”之美称。新建的万木林科学研究所和科研大楼已收存各种植物标本2万多份,昆虫标本4000多份,鸟兽标本160多种、500多份,蛇类标本及野生菰类标本100多份。

1958年经国务院定为重点保护的国家封禁林。现有树种58科,138属、260种,是研究森林学的重要基地,也是旅游的好地方。有公路直通万木林保护区管理站。2013年初,科研人员在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长轴白点兰。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