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自治
最佳答案
村民自治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主管理,通过民主方式组织起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处理本村事务的制度。它包含四个主要方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根本,民主监督是保证。
村民自治的实践操作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确保民主选举的进行;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确保民主决策的执行;制定村民自治章程,确保民主管理的实施。
1987年11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法律依据宪法第111条,全面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产生方式、组织机构、工作方式,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使得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新型的群众自治制度和直接民主制度正式确立。
全国各地开始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五次常委会会议上审议修改,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1998年11月4日通过并实施。这部法律的出台,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村民自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总体来说,村民自治通过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赋予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权利,推动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并通过法律制度确保其实施。这不仅提高了农村治理的效率和公平性,也提升了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扩展资料
我国根据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即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其成员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由居民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向政府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提出要求。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