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晁卿衡创作背景

2025-03-05 00:19:0311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公元717年,也就是唐朝开元五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晁衡的学子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华文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晁衡。在中国的学习期间,他表现出色,不仅完成了学业,还在此后的岁月里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包括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以及安南都护等。

753年,晁衡的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被任命为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同日本使者藤原清河等人乘船返回日本。然而,那次旅程并不顺利,他们在琉球附近遭遇了强烈的风暴,与同伴的船只失去了联系。不幸的是,当时人们误传晁衡在风暴中遇难,这一消息传到了唐朝,引发了深深的哀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残酷。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漂流到了安南驩州(现在的越南荣市)附近。在那里,他不幸遭遇海盗,他的船员中有超过一百七十人不幸丧生,只有他和藤原幸存下来。经过两年的艰辛跋涉,他们终于在755年(天宝十四年)回到了长安,但此时,李白已经听闻了晁衡的“死讯”,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创作了那首悼念挚友的诗篇,以此表达对晁衡的深深怀念。

扩展资料

《哭晁卿衡》,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曰:“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是李白得闻友人晁卿衡回日本途中沉船,误传晁衡已溺死后,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