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用比较文艺和有深度的语言介绍话剧《窝头会馆》。
最佳答案
何冰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徐帆,哪个单拎出来不是票房的号召力。能把人艺的老戏骨聚在一起,《窝头会馆》功不可没。编剧刘恒操刀,可谓强强联合,简直就是超豪华全明星阵容。单单看几位大腕的现场表演就值了,当然,绝对不是粉丝看看偶像那么简单的了。
该剧讲的是48年北京南城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四合院里的故事。听听,多有人艺的范儿,好京味这口的观众有福了,全场的密密麻麻的京片儿保您听得过瘾。当然了,如果是不太了解北京话的观众最好带个翻译,不然恐怕好多时候您不明白大家伙儿乐什么呢。从结构上来看,此剧更接近《茶馆》,都是用几个片段讲世事变迁,难怪刘恒说要向老舍致敬。时间选在1948年,分夏秋冬三季,正是风云际会瞬息万变的时代。窝头会馆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看着他们在那里挣扎拌嘴吹牛侃山,这些小人物们如同被大浪裹挟的泥沙被迫着前行。
刘恒笔下的人物是出彩的,每个人都复杂而鲜活,透着水灵劲儿,接着地气儿。满腹牢骚的“袁大头”玩蛐蛐变卖家产的古爷,刀子嘴豆腐心的田翠兰,两面三刀的狗腿子保长肖启山,没落贵族金穆蓉,这么一帮子乌合之众凑到一起,戏剧效果可想而知。何冰饰演的袁大头是全剧的灵魂人物,他用赤党的钱买下窝头会馆,成了房东,一天到晚嘴里总是喊着钱钱钱,一副守财奴的模样。但他又是个悲情的人物,独自带着有童子痨的儿子过活,四处求医问药,钱都花在了看病上,他也知道看不好了,但还是就这么忍着,苟且偷生的活着。一开始他还不断的拿自己开涮,拿身边人取乐,拿时事当话佐料。这么苦中作乐的过活着,可谁知世事不如人意,这没有希望的日子他也许真的活腻了,但求一死。何冰演出了一个普通人物的挣扎与绝望。
再说女一号宋丹丹,当之无愧的人艺台柱子。之前看了几次人艺的戏,普遍感觉女演员表演欠佳。想起前阵子《哈姆雷特》里面王后最后一句“我中毒了”简直雷得天翻地覆。好在有宋丹丹徐帆,告诉我们其实还是有好的女演员的。全国观众熟知宋丹丹都因为她的小品,又有几个人知道其实人家是正经的人艺话剧演员,科班出身。可能观众们一看见宋丹丹就会情不自禁的笑,觉得此人充满喜感天生就是小品演员,那是赵本山,绝不是宋丹丹。有机会真应该去剧场里看看人家的舞台功底。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很敬佩的老师讲宋丹丹在《万家灯火》里回光返照的那场戏——即将驾鹤西去的老太太,听着儿女们张罗着后事,闭着眼睛就说:那布鞋要内联升的……真是死都死得那么出彩。再看《窝头会馆》里的田翠兰,一买炒肝的妇女,刀子嘴豆腐心,人物设置并不稀奇。让宋丹丹一演,简直就是隔壁大妈附体,说不出的妥帖精准。单说她和没落的格格吵架一场戏,简直有胡同妇女当街对骂的风范。俩人谁也不服谁,各自搬出偶像来供到门上。宋丹丹惟妙惟肖的一比划,再那么一冷嘲热讽,愣是让格格下不来台。在她眼里耶稣成了排骨架子,还是弥勒佛看着富态。
其他主要演员表现都可圈可点,全都透着一股市井气。台词各个出彩,气场足到爆棚。
当然,这也要归功编剧的台词功底。要不是这么熟知生活语言,怎么能写的这么家长里短又充满喜感。
看戏过程中观众席数次发出笑声,单就看热闹来讲也绝对算得上一出精彩的戏。但编剧绝不是想把大家逗乐了事。其中暗含讽刺含沙射影,观众们都心领神会。编剧的话里刘恒讲主题是“钱”但我觉得绝不是钱那么简单。那么多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只是他不说罢了。坐在剧场二楼看着他们在一个三面封闭的环境中生存着,有如俯瞰芸芸众生在挣扎着,迷茫着活着。《喧哗与骚动》里面说:他们在苦熬。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