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啊?
最佳答案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春节展开了一系列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的活动,充满了喜庆气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春节的传统习俗:
1. 春联和年画:春联、年画起源于驱鬼习俗,发展成门神年画。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更加流行,明代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形式,流传至韩国等地。
2. 生旺火: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祭神祭祖。现代的生旺火象征全家兴旺发达。
3. 爆竹: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赶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关于爆竹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宋代出现火药爆竹,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4. 年糕和饺子:年糕寓意“年年高”,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称水饺、角子、扁食。饺子有“交子”的意思,象征春节的到来。
5. 朝正和拜年:朝正是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活动,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6. 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如今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民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
7. 祭祖: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既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
8.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拜年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无论是“拜年”还是“贺年”,所表达的均是祝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9. 鞭打春牛:鞭打春牛是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到这时,民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由虞舜时期兴起,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