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阴行作者简介

2025-03-07 17:18:347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李峤(644--713年),字巨山,唐代赞皇县人。他出身于隋内史侍郎李元操的后裔,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20岁即中进士。他的仕途也颇为显赫,从县尉逐步升迁至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等高官。李峤以刚直廉正著称,但当时却有一位名叫来俊臣的权臣横行霸道,诬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忠臣,企图杀害他们。尽管众多文武大臣深知这是一起冤案,但因惧怕来俊臣的权势,无人敢言。最终,武则天下令李峤与大理寺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共同复查此案。李峤发现确实冤枉了这些忠臣,但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坚持正义,直言此事。然而,此事却触怒了武后,李峤因此被贬为润州司马。不久后,他被召回凤阁舍人职位。

李峤在地方官任上,对州郡官吏的不法行为有所耳闻,于是向武则天上书,建议在地方设置二十道巡按使,以监察地方官吏,以期改善地方治理。

在生活上,李峤崇尚节俭,反对奢华浪费。他曾提出,武则天建造大佛像的工程浩大,工役众多,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如果将用于建造佛像的钱分给穷人,每户一千钱,就能解救十七万户的饥寒之苦。但这个建议并未被武后采纳。

李峤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与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崔融、苏味道等人齐名,与他们合称为“文章四友”。他被尊为“文章宿老”,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最著名的御用文人之一。他的诗歌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语言新颖典雅,但内容较为贫乏。他的代表作“汾阴行”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其中末四句尤为知名:“山川满月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又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玄宗听后,赞叹不已:“峤真才子也”。李峤有集五十卷,已散失,后有明人辑有《李峤集》存世,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作品五卷。

扩展资料

《汾阴行》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长诗。这是一首怀古诗,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战国、秦、汉以今天山西西南一带为河东),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