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陆军总院的心脏科医生简介谁有?急求

2025-03-07 17:38:5122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汪曾炜,男,1922年2月出生,江苏高邮人。1951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大学学士。主任医师,技术1级,文职特级。曾担任全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沈阳军区专家组副组长、全军心研所第一所长、全军心血管外科专业组主任委消信员。同时,担任第二、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 汪曾炜教授是我国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和心律失常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首家攻克法乐四联症手术,并在我国率先开展右室双出口矫正手术、大动脉转位心内外双管道、Ebs tein畸形房化心室折叠术等多种技术。他的两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共培养博士生8人,硕士生6人。

3. 汪曾炜教授获奖无数,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等。今年,他还申报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4. 韩雅玲,女,1953年6月出生,山东长山人。1994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技术4级,少将军衔。现任副院长、心研所所长兼心血管内科主任。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军区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5. 韩雅玲教授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尤其是高龄急危重症冠心病的抢救和治疗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介入诊治。她率先在国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治疗心衰伴低钠血症及顽固性心衰,使心衰住院病死率下降10%。

6. 韩雅玲教授的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冠心病心衰1500余例,使病人原扩大的心脏缩小,反映泵血功能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她率先在军内开展双心室起搏的方法治疗晚期重症心衰20余例,取得了比单用药物更好的疗效。

7. 韩雅玲教授获奖丰富,包括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各类三等奖6项。

8. 张新生,男,1931年3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54年3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大学学士。主任医师,技术2级,文1级。原副院长,现担任沈阳军区专家组组长。他在军区首例开展肝中叶切除,长期存活。在军区首先开展了深静脉穿刺插管术作静脉高营养,并发表124例的经验。

9. 张新生教授在“非手术外科”领域有深入研究,发表论文9篇,讲座13篇。指导开展胸腔镜新技术,手术量居军内领先水平。他还指导开展肺减容手术,协助开展了腹动脉瘤切除Y形血管移植二例。

10. 张新生教授经常参与、指导危重及疑难病例的救治,使许多徘徊在死亡边缘的患者重获健康。

11. 朱洪玉,男,1950年12月出生,辽宁彰武人。1970年7月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技术5级,文职3级。现担任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沈阳军区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

12. 朱洪玉教授在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上有较丰富的经验,如大动脉转位、房室管畸形、先天性二尖瓣闭锁不全修复,再次瓣膜替换术,儿童瓣膜替换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3. 朱洪玉教授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中第一作者1项,为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