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的赏析及写作背景

2025-03-12 05:13:419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

1.  这首诗从语言上说,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加上在内容的表达上,融入了自己对时间和空间的思索,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情绪贯穿整首诗歌,所以,读起来酣畅淋漓,有余音不减。

2.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历来被人传诵。

3.很多人都很喜欢这首诗,但是部分人读这首诗只是因为朗朗上口,有时间的沧桑感,并不知道这首诗为什么会是一首表达怀才不遇的诗,由此可见,对于诗歌的鉴赏,还是存在一定技巧缺陷和盲点。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陈子昂是一位具有政治才能的人,他敢于直言劝谏,对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曾一度下狱。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这让陈子昂饱受打击,感觉报国无门,因此愤慨的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幽州是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是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的目的是用于招纳贤才,燕昭王曾经将黄金置于黄金台上,其师郭隗取黄金,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诗人在幽州台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歌,是为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也在感慨,自己碰不到像燕昭王一样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人,加上自己目前的处境凄凉,所以悲从中来。

拓展资料: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