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什么藉的成语

2025-03-14 03:47:5410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声名什么藉的成语是:声名狼藉。

1、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2、含义:

比喻名声非常恶劣;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3、出处及寓意: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毅对曰:“??此四君者,皆为大夫,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来是藉于诸侯。”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声名狼藉”。

秦穆公杀死了三位忠臣,秦昭王杀死了白起,吴王杀死了伍子胥。这几位国君杀害忠臣,此后他们便声名狼藉,被后代人所指责。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行为被他人看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会受到他人的评论的。不能够因为自己一时的想法,而冲动地去行动。自己如果做了错的事情,会被世人指责评说,最后落得声名狼藉的下场,终归是不好的。

声名狼藉的例句引用:

1、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成不平,声名狼藉。

2、清·张集馨《道成宦海见闻录》:“明绪脾气甚大,每无理之来,余更下气柔声,不予计较,而相见倍加亲切。外间声名狼藉,来告者甚多。”

3、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嫂)白诸翁媪,翁怒目:‘彼无赖于,声名狼藉,伺吾等出外而来,遗物于室,是女之不肖也。’”

4、清·黄世仲《廿载繁华梦》:“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5、现代·李_人《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