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03-15 03:55:068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指的是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实践、表演、知识体系和技能等。这类遗产通过世代相传,体现群体认同感与历史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五大类:口头传统与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与节庆、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些遗产以口头或动作方式传承,代表民族历史积淀与广泛代表性,被誉为“活化石”与“民族记忆的背影”。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特定生活生产方式,展现民族个性与审美习惯,依赖人类口传心授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与保护文化多样性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以艺术价值、濒危状况与完整保护计划作为申报基本条件。评选每两年一次,每国仅限申报一项。自2001年起,评选已进行两次,共批准47项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的昆曲与古琴。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