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最佳答案
在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位遇难者举行了追悼会。鲁迅先生独处礼堂外,遇见程君询问他是否为刘和珍撰写过纪念文章。虽然先生并未撰写,但程君认为刘和珍生前喜爱阅读先生的文章,所以先生应继续写作。
鲁迅先生承认确实有写作的必要,尽管这与死者无关,但对于生者来说,只能如此。如果能够相信“在天之灵”的存在,这将为他带来更大的慰藉。然而,现实是,他只能接受现状。
他感到所住的世界并非人间,四十多位青年的鲜血在他周围洋溢,使他难以呼吸和思考。长歌当哭,必须在痛定之后进行。然而,那些所谓的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让他感到悲哀。
他深味着非人间的浓黑悲凉,将其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随着时间的流逝,旧迹将被洗涤,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人们暂时获得偷生,维持着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先生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能终结,但他深知自己依然活着。
在四十余名遇难青年中,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她不是苟活的先生的学生,而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鲁迅所知是在去年夏初,当时杨荫榆女士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其中就有刘和珍君。
鲁迅先生在得知刘和珍遇害的消息后,对这些传说颇为怀疑。他向来不惮于推测中国人的最坏恶意,但这次他无法相信这种下劣凶残的程度。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态度温和,这与鲁迅先生所想象的桀骜锋利的学生形象相悖。
然而,事实证明,她是在执政府前中弹遇害的。她的尸骸证明了这不仅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却称她们为“暴徒”。随后出现了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鲁迅先生目睹了中国女子在弹雨中的互相救助,这种英勇和坚韧让他多次感叹。这次的死伤者对于未来的意义,在于证明了中国女性的勇毅,即便经历了数千年阴谋和压抑,仍然没有消亡。
苟活者在血色中或许会看到微茫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将更加奋然前行。鲁迅先生以这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无法言表的哀伤化作笔下的文字,希望以此留下对逝者的怀念。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