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关于明朝地图的问题
最佳答案
我认为最大的误读是对明朝疆域的误读。清代,一些学者为了掩盖自己曾是明朝地方官的历史,将满族、蒙古连同女真一起写到明史外国传里,以求形成对明朝的平起平坐的心理。其实明朝时,中国北部无边境。有一句话说,当时俄国人还不知道西伯利亚为何物。明朝初年在北方,通过征讨和怀柔,其统治远远达于大漠以北以及广大的西北和东北地区蒙古、女真族的居住地区。
有一个被渲染得很了不起的,是说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一个典型事例是蒙古土尔扈特部拜见乾隆皇帝。但我要问,大家知道土尔扈特部渥巴锡在拜见乾隆皇帝的时候送上的第一件礼物是什么吗,那是“伊祖受之前明朝永乐八年汉篆玉印一颗”。清朝从不说明朝政府与蒙古的隶属关系,那么这颗明朝颁发的汉文印信是怎么回事?它说明在明朝的时候,蒙古土尔扈特部已经接受了明朝的封号。正因此,土尔扈特部才自认为是中国人,才对祖国有向心力,在明朝时他们可以得到保护,或说他们不会受到俄罗斯的威胁,明朝的势力在整个蒙古地区是可以覆盖的,他们不受欺负。而到了清朝他们受到俄罗斯侵略,清朝政府不能保护他们了,所以才要南归。清朝接待了土尔扈特部,而它所继承的正是明朝栽培的果实。
其次,对明朝较大的误读在于对明朝文官制度的曲解。明朝处于中国古代君主宗法制社会的巅峰,其制度严密、完整,几近于完美。皇帝、内廷、外廷,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权力体系。一方面,明朝发展了较为完备的内阁制度,皇权看似至高无上,但却受到了外廷内阁文臣系统的约束,不能为所欲为。到了清朝却在内阁之上加了一个军机处,形成皇帝控制一切的高度的专制集权;与此同时,明朝士大夫文人对于国家的态度、对于皇帝的态度与清朝也是截然不同的,清朝只能出现纪晓岚这样插科打诨般的弄臣,动辄自称奴才,一味高呼吾皇万岁。而明朝却有一批象海瑞这样直言纳谏的官员。像东林党人对皇帝的拼死直谏,在清朝时看不到的。此外,提到东厂锦衣卫,我们也不能用魏忠贤干政的7年时间掩盖明朝的277年历史。并不是皇帝不上朝就等同于政府不运转了,也不等于政治都败坏了,就比如说曾经学习过明朝制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明朝的政权机制还在运行,制度还是在维持,而且明朝的内阁对皇帝一直有着很大的监督约束作用。
评论:中国自古以来是朝贡体制,西方殖民者来了以后才是近代民族国家。那么就那些属国到底应该不应该归属于中国这本身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比如流求属于中还是属于日就是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就这点而言明朝的属国远到菲律宾、西伯利亚的蒙古部落都有。
其次古代中国从来没有完整明确的边界线,周边有的不是国家,是国家的也没有现代领土主权概念。北边的西伯利亚完全可以进军和控制。也就是说如果接替明朝的是一个现代国家,那么领土就可以无限制扩张到有主权意识的国家边上。而在清末,中国的领土在列强的挤压下才定型。
再次,有人提到国家的实际控制的领土问题,认为这才是国土,由此得出明朝才三百多万。那么这正是广大网友争论的问题,按此说法,满清到了末期领土被列强几乎瓜分光。到处是租界,到处都是帝国主义势力范围。满清只剩下紫禁城一点地方。那么何谈领土比明朝大得多?
而清遗学者利用晚清形成近代民族国家这一被动事实,不计因果,大做文章。诸如满清奠定了中国领土,形成中华民族56民族,没有大清朝何来大中国之类,等等。他们这些人共同的假定就是明朝以后的中国不会出现资本主义,不会再有领土扩张。为了维持这一假设,他们就高呼“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一命题。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