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租庸调制和
最佳答案
租庸调制,一个包含租、庸、调三种元素的古代税收和徭役制度,起源于曹操在冀州时期。这一制度在曹操的举措中,将田租、户调与人头税相结合,对自耕农和地主征税,每亩地征收四升谷物,每户则需上缴二匹绢和二斤绵,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有助于大族豪强庇护佃农。然而,尽管曹操试图限制豪强的兼并行为,但实际执行中难以阻止。
北魏时期,租庸调制进一步细化,规定受田农民需每年缴纳2石粟和1匹帛或布,丁男还需服徭役。隋朝和唐朝前期,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得以完善,农民需缴纳谷物(租)、丝织品(调),并在服役期限内可以选择纳绢或布代替(庸)。这一制度降低了农民的徭役负担,保障了生产时间,对政府税收也有积极影响,是唐朝税收政策中轻徭薄赋思想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租庸调制作为唐朝税收体系的核心部分,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农民的生活,是唐朝盛世的重要经济支柱,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考虑和赋税制度的合理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