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次生成因
最佳答案
华北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中存在比较发育的硅岩(燧石岩),它在岩层中的分布和形态受到周围岩石类型的控制,都与白云岩相伴而生,其形状多种多样,大多数呈燧石条带、团块或结核等形态,这些形态都受围岩的结构、构造所控制。如在层状叠层石白云岩中,燧石均呈条带状或纹层状,这些条带和纹层在横向上断续分布,顺层延伸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厚度为几毫米至几厘米;在波状叠层石中,燧石条带可随叠层石纹层呈波状起伏,有时见波状和小柱状叠层石全部硅化或部分硅化,燧石中仍保留波状或柱状形态,有的甚至可见叠层石的纹层结构;球状叠层石中的核形石多被硅化;而锥状叠层石在纵断面上可见浅色的硅质纹层突出并构成锥状形态,或者锥状叠层石中的燧石可反映出叠层石层纹的形态,并在纵断面上呈锥状,在横断面上呈同心层状。以上是各类型叠层石中燧石的形态和产状。
在泥晶白云岩中,燧石呈大小不等、长短不一且较不规则的条带、团块或者结核产出.在横向上断续成带状分布,连续性不好(图版3—4)。
在显微镜下见有的内碎白云岩发生硅化,表现为砂屑、砾屑的周边被微晶玉髓包裹,形成薄的硅质包壳,内部仍为白云石泥晶组分,而球团粒白云岩中的球团粒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有的仅小部分被硅化,有的则大部分被硅化,球团粒中见有残余未被硅化的白云石泥、粉晶;有时,较大的重结晶白云石晶粒的周边被细晶石英交代,内部大部分仍为白云石;也可见大量的泥晶白云石中不均匀分布有少量的微晶玉髓;有时见细-粗晶石英充填白云石中的孔洞,由外向里(孔洞中央),石英的粒度增大;有的微晶玉髓呈肾状产出。
由上述硅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可以判断,十三陵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中,这些形态和产状的硅岩(硅质成分)是在同生-成岩阶段交代形成的,为次生成因的硅岩。这种成因的硅岩常见且数量多,但分布有不均一性,如十三陵在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的下部和上部发育,而高于庄组的中下部则几乎不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