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抗历史年表

2025-07-05 15:33:247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陆抗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于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年仅二十岁便被授予建武校尉,带领五千逊军送葬后返回京都,向孙权表示感谢。孙权因杨竺的举报询问陆逊二十件事情,陆抗在面对质问时,坦然应对,毫无隐瞒,孙权的态度逐渐缓和。

次年,赤乌九年【公元246年】,陆抗升任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防驻守柴桑。在离开前,他细心地整修城防,确保房屋完好,对民生物产也有所照顾,不允许随意破坏。

太和元年【公元251年】,陆抗因病赴京都治疗,病情好转后,孙权含泪与他告别,承认过去的过失,并表示将销毁所有质询记录,以避免不必要的纷扰。

建兴元年【公元252年】,陆抗被授予奋威将军的职位,开始在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太平二年【公元257年】,他指挥军队攻破魏国诸葛诞在寿春的防线,晋升为征北将军。

永安二年【公元259年】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陆抗被封为镇军将军,督管西陵,直至刘备去世。在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他与步协、留平等将领率军围攻蜀国巴东守将罗宪,随后抵御魏国援军胡烈的入侵。

元兴元年【公元264年】,陆抗在孙皓即位后加封为镇军大将军,负责益州的军事事务。在建衡二年【公元270年】,他担任多军事要职,上疏提出了对国家治理的见解,强调德行和策略的重要性。

同年,面对西陵督步阐的叛变,陆抗冷静判断,坚持围而不攻的战略,最终在凤皇元年【公元272年】攻克西陵,彰显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上疏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呼吁重视国家根基,富国强兵,避免无谓的战争消耗。

凤皇二年【公元273年】,陆抗被任命为大司马、荆州牧。然而,他在临终前仍担忧国家的防御力量,提出幼主不宜参与国事,应重点培养人才,裁减冗兵,以备不时之需。他在凤皇三年【公元274年】秋天去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陆抗(226-274),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