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2025-07-07 10:20:1111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袈裟」这一名称,是至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时,由「袈裟野」改称为「袈裟」的。其梵语原义包括「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在佛教中,「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其名称来源于衣的「色」。因此,它也可被称为「坏色衣」或「染污衣」。此外,由于袈裟的缝制方法是将布料剪成小块再缝合,故也可称为「杂碎衣」或「割截衣」。据说,袈裟的样式是由阿难尊者根据佛的指示,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这种衣裳不仅象征着田地,长养法身慧命,更是世间的福田。

关于袈裟的颜色,佛教规定袈裟必须染色,以示僧俗有别。袈裟的颜色有多种解释,但主要的是「坏色」,即「青、黑、木兰」色。这些颜色被视为「袈裟」的如法之色。不同经典的解释略有差异,但大多提到这三种颜色。

袈裟的材质,佛教有一些规定。据善见律毗婆沙第十四所述,有「驱磨、古贝、句奈耶、钦婆罗、娑那、婆兴伽」等六种材料。而其他经典则提到「劫贝、刍摩、憍絺耶、毳、赤麻、白麻」等六种材料。

「袈裟」的种类主要有「五衣、七衣、大衣」,合称为「三衣」。「五衣」是日常穿着,「七衣」用于听经闻法等场合,「大衣」则用于说法、论辩等正式场合。

关于袈裟的穿着方式,有特定的规定。根据摩诃僧只律第二十八和四分律第七,如果衣料细薄,可以用两层三层四层合并缝制。

原始的袈裟没有配备衣钩。后来,为了防止风吹脱肩,佛允许在袈裟左肩胸前穿钉钩钮,以便系牢。

袈裟的功德,根据不同的经典,有多种解释。例如,五衣代表断贪,七衣代表断嗔,大衣则象征圣增凡减。此外,袈裟还有其他各种功德,如避免鬼魅之难,得升天等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袈裟的功德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它的实际功德也是极其重要的。根据不同的经典,袈裟具有多种功德和保护作用,如避免灾难,增加福善等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