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最佳答案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停止振动声音也随之消失。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而在固体中比液体快,在液体中比气体快。回声可用于测量距离,公式为S=1/2vt。乐音的三个特征为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的频率;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的特点,具体应用包括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清洗器和焊接器等。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绕过障碍物,对人体和机械建筑造成危害,主要产生于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行驶和核爆炸等。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测量工具为温度计,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摄氏温度将冰水混合物定为0度,沸水定为100度,分为100等分,每等分1℃。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至42℃,每一小格是0.1℃。使用温度计时,应先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玻璃泡需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需与液柱上表面平齐。
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熔化是固态变液态,需吸热;凝固是液态变固态,需放热。晶体熔化和凝固时保持固定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非晶体无固定熔点。汽化是液态变气态,方式为蒸发和沸腾,均需吸热。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缓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剧烈发生的汽化现象。液化是气态变液态,需放热,可通过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实现。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固态,分别需吸热和放热。水循环包括蒸发、冷凝、降水、蒸发四个环节,形成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光源是自身发光的物体。可见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并灭菌。
光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我们能看到非光源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虚像,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倒置。平面镜可用于成像和改变光路。不当使用会引发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分别应用于车辆后视镜、商场反光镜、手电筒反光罩、太阳灶和医疗反光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折射规律包括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线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可逆。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称为会聚透镜。凸透镜成像分为三类: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在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