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古诗赏析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最佳答案
托物抒情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荷叶的荣枯成了诗作的情感依托。无时无地,不是诗家寄托愁思的所在。当春末,经过一冬衰败的荷叶透过春水生长起来,滋生了无限的“恨”了,正是惜春常怕花开早呀,诗人多愁善感,面对如此富于生机的荷叶,自然担忧它的枯萎了。也就是像老子所说生就有了亡的担忧了。于是“春恨生”。这种恨何曾停止过?自春至秋,无时不相伴。秋来了,荷叶开始干枯了,于是诗人面对凄清的秋风,又形成了“秋恨”了。 触动“恨”的哪只是荷叶呢?世间万物,无一处不是触动情思的物件呀!杨柳、江月、大雁、蝉、花草……成了千古有情人咏叹的对象。根本原因在哪里?还是“身在情长在”,只是我们这可恨的身在,才有这种惹人愁思的情在,所以,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秋这样的春,怅望江头听江水,犹自听着自己生命的衰老与逝去! 其实,这些只是我们生命不得志的一种外化。得志人有多少在这样敏感地惜春怜秋?李商隐的诗作中传达的何尝不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喟叹?莫怪诗家多愁,正是诗家本色!还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吧!改变一种心态,去爱这样的春爱这样的秋,无时无地不可以成为你爱这人们的理由。何必抱怨,生着就是快乐,活着就在享受。抱着感恩的心,自然一切都风清云淡,也就气定神闲。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