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怎么解析《诗经》中的《小雅·都人士》?
最佳答案
今天上班穿什么衣服呢?先秦古人与我们现代人一样,也会为每天上班穿什么衣服而苦恼,我们从《诗经.小雅.都人士》可窥知先秦的穿衣文化。
《小雅.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不难理解诗词大意:
那些京都的人士,狐皮袍子亮黄黄。他们容貌不曾改,说出话来像文章。行为遵循西周礼,正是万民所希望。
那些京都的人士,头上草笠青布冠。那些贵族妇女们,密直头发垂两边。如今我都见不到,心里不快难开颜。
那些京都的人士,玉石坠子耳边加。那些贵族妇女们,姓尹姓吉名气大。如今我都见不到,心中不快好牵挂。
那些京都的人士,衣带下垂两边飘。那些贵族妇女们,卷发如蝎向上翘。如今我都见不到,但愿跟随一起跑。
不是他要把带垂,衣带本该有余长。不是她要把发卷,头发本该向上扬。如今我都见不到,为之四顾心忧伤。
我国历史上的西周严谨着装礼仪,但到了东周,因国家离乱,在官员着装方面,就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矩的地方。人们迁到东都以后,开始怀念西周时期的着装文化和风尚了。
那个时候,如果人们穿着旧日流行的工作装出现在大街上,必会引发大家集体的怀旧情绪,就好比现代的老人家看到绿军装而生发的怀旧情感是一样的。
而一位身穿旧式工作装的官员,从西周的旧都经过,这样的画面同样会让经历过西周盛世的老人们,流露出无限神往的表情,就好象回到他们年轻时上班的场景。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那些京都的人士,狐皮袍子亮黄黄。这里说的是规范着装,哪怕是里面的中衣等。这位官员里面穿的是浅色狐裘,中衣颜色是黄色的,颜色搭配协调。这种彰显气质的衣服穿在里面是那时的时代特色。
对于狐裘,还要注意材质,除了国君,任何人不能穿锦织制作的中衣。狐裘、中衣和衣服这三件衣服一层层穿上后,一般情况下,要将外面的礼服袒开,露出并展示里面的中衣,向人们传达文饰之道,体出对他人的尊敬。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那些京都的人士,头上草笠青布冠。确实人配衣服马靠鞍,言语间洋溢着这位普通官员的赞美,而且不仅外表表还兼具品德之美,因而完全配得上这套工装。
被夸为“都人”的这位官员,头上戴的“缁撮”就是指“缁布冠”,是一种黑布做的帽子,也是工作装的一部分。上身穿的也是黑色绸衣,叫做“缁衣”。当时的公务员要穿官方制服。
那以下身穿什么呢?下身着白色素裳,这种大黑大白的职业装看起来确实不好看,但工作装嘛,自然以庄重大气为主要效果了,只是与我们现在不同的是,我们裤装是深色。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匪伊垂之,带则有余”,那些京都的人士,衣带下垂两边飘……不是他要把带垂,衣带本该有余长。古人玄冠两边的“垂带”是有讲究的,是一种青黑色的丝织冠带,与玄冠正好搭配。
遵守礼法的“都人”,在穿戴的每个细节都合乎古训,举手投足之间,皆是无比高贵的气质。而到东周遵守古礼的人越来越少了,也难怪让怀念西周旧事的人感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