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暮春归故山草堂作品鉴赏
最佳答案
在暮春时节,诗人归故山草堂,"谷口"一词揭示了草堂的所在,"春残"则呼应了题目的主题。诗人所见,虽是春光将逝,黄鸟稀疏,辛夷花已凋零,杏花飘落,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然而,这冷清之中,他发现了窗前的幽竹,翠绿挺拔,傲然独立,"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人对竹子的爱意与赞美油然而生。竹子的"不改清阴",既体现了其内在的美与外在的坚韧,也象征着不随世俗变迁的高尚节操。
钱起通过春鸟、春花的"改"——稀疏、凋零,来反衬竹子的恒久不变,表达出他对随波逐流者的批评,对坚韧自立者的赞赏。这与"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的哲理相似,诗的言外之意远超表面,寄寓了诗人对坚韧品性的追求。钱起的诗风新颖,意蕴深远,正如文宗右丞王维所赞誉的"高格"。这首诗不仅给人美的享受,更在深层次上引发读者的深思和回味。
扩展资料
《暮春归故山草堂》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记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