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词性是什么?
最佳答案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
(二)代词。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①人称代词。②指示代词。③疑问代词。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以及变化的词。根据动词后面能否带宾语,又细分为二类:①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常影响到发出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例如“被坚执锐”的“被”和“执”。②不及物词,也叫“自动词”、“内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仅限于动作者自身,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为对象。根据动词的作用又可以分成能愿动词和判断动词。能愿动词一般不能独立作谓语,也不能带宾语,经常附在其他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可能。
动词在句中经常作谓语,也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受副词修饰,但不能与介词结合。
(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的词,在句中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也能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作宾语时名词意味很浓。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
(五)数量词。数量词是表示事物数目与单位的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
(六)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在句中经常充当状语,也作补语。
(七)介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
此外,还要注意介词宾语前置与省略的情况。
(八)连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体会上下文来确定。
(九)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的词。根据其在句子的位置,可以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之类。根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表陈述、祈使、疑问、感叹、提顿、推测等。
(十)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有时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在上述十类词中,重点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连词,尤其是动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要抓住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例如看能否与介词、副词结合就可以判断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或动词。如能否带宾语,就可以把名词与及物动词区别开来(形容词带宾语都属于活用为动词);是充当叙述句谓语还是描写句谓语,就可以把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区别开来。连词与介词有时较难分辨,常常要结合上下文的意义去判断。
分析词类活用
要分析词类活用,首先明确词类活用的概念。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虽然古代汉语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