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的内容简介

2025-01-31 15:04:029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50年代,智利诗人聂鲁达流亡意大利期间,居住在一个小岛上,小岛上的人民以捕鱼为生,安静而平和。然而诗人的信件常常堆积如山,需要专人来投递,精通文字的马洛成为了聂鲁达专职的邮差,每天骑着自行车送信倒也乐此不疲。

诗人们的身边总是美女围绕的,聂鲁达每天都会寄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女士们的占了大部分,马洛看在眼中,不禁产生了和诗人进一步接触的愿望。每一次的接触都令邮差马洛和诗人聂鲁达的关系更进一步,不同阶级的两个人坐在沙滩上谈论诗歌和生活。

马洛爱上了旅馆老板娘的漂亮女儿苏西,于是向诗人求写诗一首送给爱人。聂鲁达回答:“我要写诗一定要有灵感,这个我写不了。”马洛则反问:“你还拿诺贝尔文学奖呢,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写不出来。

”大海深沉而宁静,爱情在慢慢滋生,诗人和邮差的友谊也在不经意间加深。

次日,大诗人送给邮差一本精致的记事簿,并骑车来到旅馆,当着旅馆老板娘一家的面在记事簿的扉页上留言:“送给我的好同志──马洛。

聂鲁达。” 有了诗人的帮助,邮差的生活焕然一新,他开始尝试写诗,而对生活的细微感受和如火的激情则深深打动了苏西,不久他们携手进入教堂。在婚礼上,聂鲁达收到了国内解除其通缉令的消息。诗人和邮差深情话别,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诗人重新回到革命救亡运动中去,而失业的邮差则陷入了对诗人无限的怀念中去了。从此再没有任何关于诗人的消息。受到诗人鼓励的邮差,开始练习写作,在共产党的一次集会中,马洛有幸成为工人们推选的诗人上台朗诵,场面热烈,令人激动万分。然而,在镇压中,马洛不幸丧命。

几年后,聂鲁达回到小岛,这个时候才知道了邮差的死讯。而苏西也尊重马洛当年的遗愿将他们的孩子命名为聂鲁达。聂鲁达安静的听着马洛当年为他精心录制的声音,马洛在录音带上的声音解释到“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第二,海浪,大声的;第三,略过悬崖的风声;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第五,爸爸忧愁的渔网声;第六,教堂的钟声;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 诗人静静地听着,而大海也在暗自呜喑吧。

这是一个悲喜交杂的故事。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不朽诗句的力量与热情,激荡出一场深刻感人的往年情意。 在一封封信件的收送往返间,邮差马里奥与诗人聂鲁达间的友谊日渐滋长,当马里奥爱上了岛上一位年轻艳丽的酒馆女侍时,他便央求诗人指点他写诗以追求他的梦中情人。不旋踵间,在生动譬喻、情谊交织的相互唱答中,岛上的空气也随之炙烈、浓郁了起来……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